【摘要】 本文介绍了条形码技术在门诊及住院诊疗过程中的使用。利用条码技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低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 条形码; 医院信息; 病人ID
条形码(Bad Code)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 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相应的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信息。它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主动识别技术[1]。
条形码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传统的手工键盘输入方式采集数据要经过操作者视觉-大脑识读数据、手工敲击键盘和在显示器上核对三个步骤。受人体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操作速度慢,容易产生疲劳和误差,即使熟练的录入员,每秒钟仅能录入10个以内字符,且差错率很难低于千分之一水平。条形码识读是一种光电转换过程,其录入速度只决定于光笔移动速度及扫描速度,因此很容易做到每秒录入10个字符,且差错率可达到几百分之一以下,可见条形码技术能大大降低录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避免人为差错并提高工作效率[2]。
1 条形码技术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病人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时,在挂号处办理诊疗卡。我院的诊疗卡采用了一维条形码配以数字,作为病人在医院系列就诊活动的唯一身份标识—ID号。
1.1 挂号
挂号人员通过扫描诊疗卡上的条形码确认病人信息并挂号。
1.2 就诊
病人到诊室后,医生通过扫描病人诊疗卡的条形码进行信息核对并通过医生工作站书写电子病历、下达检查、检验、治疗及用药等医嘱。检查、检验、治疗申请单及处方上均打印有标识病人ID号的条形码。
1.3 交费
收费人员通过扫描诊疗卡(或申请单、处方)上的条形码,调出就诊及费用信息,病人交费后自动打印收费清单。
1.4 检查
医生通过扫描诊疗卡(或申请单)上的条形码提取电子检查申请单并确认,完成检查后打印报告单(报告单上右上角有病人ID条形码)并传输到门诊医生工作站。
1.5 检验
门诊护士通过扫描诊疗卡(或申请单)上条形码提取电子检验申请单,打印不干胶条形码(病人ID+检验项目码),粘贴在试管上;抽血后试管送检验科,检验科收取试管并扫描条形码进行核对,然后放入检验仪器,结果出来后传给门诊医生工作站,病人到自动取单柜前扫描诊疗卡即可自动打印出自己的检验报告。
1.6 治疗
治疗师通过扫描诊疗卡(或申请单)上的条形码,提取电子治疗申请单并确认,完成治疗后将结果传输到门诊医生工作站。
1.7 取药
药剂师收到已交费处方信息后按传统方式完成备药过程,打印不干胶条形码(病人ID)并贴在药袋上。当病人到达药品调剂窗口取药时,药师通过扫描病人诊疗卡及药袋上的条形码进行核对并发药。
2 条形码技术在住院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2.1 每个住院病人在住院登记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会根据病人的诊疗卡信息自动打印一根带有条形码的腕带,作为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身份识别。
2.2 住院科室
病人到住院科室,护士扫描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确认病人信息,办理入科、分配床位并将信息自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护士转抄并核对医嘱后交各辅助科室执行。执行用药医嘱时,护士在床边通过终端扫描病人腕带与药袋或输液袋上的条形码进行核对,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护士根据医生下达的检验医嘱,准备试管,打印条形码(病人ID+检验项目码)并贴上条形码,到床旁抽血时,通过终端扫描病人腕带与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核对,确保病人样本准确。
2.3 医生工作站
查房时医生通过移动终端扫描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确认病人信息,书写电子病历、下达检查、检验、治疗、手术及用药等医嘱。
2.4 药房
自动发药机与医院HIS系统连接,接受HIS系统传来的医嘱信息,将病人在同一时间服药的药片或胶囊自动包入一个药袋内,并在药袋上打印药品信息、服用信息及病人ID条形码。药房根据医嘱信息通过静脉配置中心配制输液,打印条形码标签,粘贴在输液袋上。
2.5 检查、治疗及手术科室
医生通过扫描申请单上的条形码和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进行核对,防止了诊疗中弄错病人的问题。
2.6 检验
技师通过扫描试管上的条形码获取检验项目信息,然后放入检验仪器,结果出来后自动传给住院医生工作站。
3 应用成效
3.1 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贯穿于病人信息流、物质流及费用流,医护人员通过扫描病人诊疗卡(或腕带)获取信息,减少了键盘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减少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传统的医嘱处理流程繁琐、复杂,从医生开医嘱到最后护士执行医嘱,经历多个环节,如果某一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导致医疗事故[3]。条形码技术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了药品、检查、检验、治疗处理的控制,保证了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处置。采用条形码技术将信息系统延伸到患者床旁,实现医嘱执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患者身份的唯一性确认,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差错的发生,切实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