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择RFID
只读式(Read-Only)
RFID系统最简单的形式是只读式,它可以直接取代条形码技术。其优势在于读取100%准确, 能够耐受恶劣的环境和无需光学可视。
读取正确率通常是选择RFID的关键因素。固定位置的条码只读器, 一次扫描能达到95%~98%的正确率质量已经很不错了。受环境因素及维护情况的影响,条码的正确率慢慢会降到不足90%。在大多数情况下, RFID第一次通过率可高达99.5%~100%。另外, 由于没有移动部件或光学组件,维护更是简单。
工业环境的苛刻要求也使得RFID成为最佳选择。一些环境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在液体、化学药剂、粉尘及高温环境中都能正常运作。应用实例包括天线和载码体当完全浸在水下时仍能传输数据。载码体甚至可以通行240摄氏度高温的烤漆炉。
当考虑到是否必须光学可视时,RFID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了体现。使用RFID,载码体不一定要在读头的光学可视范围内。载码体具有穿透大多数非金属材料(假设使用的频率恰当)的能力,因此可以嵌入载体、容器乃至产品中。而且,这些容器和产品可以密封在外包装中,这对数据采集结果并无不利影响。
读/写式(可复用)
更进一步的,可读可写的RFID 可被用作动态电子单据,使得用户可以减少网络通信数据量,连接远程生产站,或者在主机或PLC停机时,替代PC或PLC控制生产。
下面是电子单据的一个例子:在汽车发动机制造中,载码体附在发动机运载工具上,行程路线及内建指令均写在载码体里。当发动机和运载工具接近第一个站点时,读写器读取载码体信息并据此决定发动机是否在本站进行加工。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载码体中的指令就被读出并送到本地处理器,本地处理器根据收到的指令决定如何操作自动化设备。加工完成后,关键质量数据和生产结果就存在载码体中。这就使得用户日后可以查询在不同生产阶段发生的所有质量问题。如果加工失败,失败信息也被写到载码体中。然后,在到达下一个站点之前,该发动机将被移出生产线并输送到远程的返工站点。在返工站点,载码体中的数据被读出,我们就可以根据数据决定如何修复该发动机。
在电子工业领域,一些公司更深入地使用电子单据,使得即使中央服务器或主机停机时生产仍然可以继续进行。由于载码体可以把内存的指令传给某个站的本地处理器,生产线的运行可以不依赖于工厂网络。
读/写式(一次性使用)
更进一步,一次性载码体可应用于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并且贯穿于整个物流链(从制造到零售再到最终用户)。从本质上讲,RFID载码体是用于生产的“智能产品”,它可以与周围环境交流。
下面以RFID标签应用于电视机生产为例子,说明如何创造“智能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RFID载码体被置于电视机外壳内侧。使用载码体后,载码体伴随着“智能产品”一直到仓库。在仓库里,载码体可用于查找某种型号,或者安排不同型号的运输路线以使其到达指定的存放位置。另外,读写器具有在同一磁场同时与多个载码体通讯的能力,这样,当出库时所有的电视机都可以同时被读写,无论电视机是堆在货架上还是在单独运输中。这使用户可以把目的地信息写入“智能产品”,或是记录发送了什么,从而实现电子记帐。
当货物到达零售仓库时,在进入大楼的同时,“智能产品”就被读取,提供快速货物清单签收,并能自动结算应付给供应商的货款。
接下来,“智能产品”就被跟踪到零售点,在零售点载码体可以用于防盗和实时盘存。最后,当电视机离开零售点时,主要的客户和产品配置信息被写入RFID载码体。
如果用户将一台电视机返回到服务中心(或附属的服务中心),在用户到达服务柜台之前,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就可以调出产品的完整记录,使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个例子揭示了“智能产品”不只在整个物流链中为客户节省了资金,同时也给客户创造了附加值。这种增值特性可以使制造商(和零售商)扩大销售及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